[组成] 当归12克 白芍15克柴胡15克茯苓15克板蓝根15克败酱草15克茵陈30克川楝子12克银花15克公英15克甘草6克生姜10克红枣5枚
[功能] 疏肝健脾,清热解毒。
[主治] 急、慢性乙型肝炎,或右胁肋疼痛隐隐,或两胁胀痛不舒。
(用法] 日一剂,水煎服,分二次服。
[方解] 肝为将军之官,主疏泄,性喜条达而恶抑郁,为藏血之脏,体阴而用阳,是人体气机运行畅达的保证,若情志不遂,肝木失于条达,肝体失于柔和以致肝气横逆,胁痛等症随之而起。且肝木为病,易于横侮脾土,脾胃居予中焦,为气机升降之枢纽,若中土受损,人体气机之升降逆乱,诸症蜂起。故本方使用疏肝解郁之品意即顺其条达之性,发其郁遏之气,正合《内经》“木郁达之”之旨。又伍健脾助运之味,实土以御木侮。且肝气有余,则肝血不足,所以肝郁易致血亏,虚则外邪侵入,恋于肝内,故更佐清肝解毒之剂,补肝体而和肝用,以消除外来之邪毒,如是则体用兼顾,肝脾并治,共奏祛邪扶正之效。方中柴胡疏肝解郁,当归、白芍养血柔肝,茯苓、甘草、生姜、红枣健脾和胃,此乃逍遥散抑肝健脾之意。板蓝根、败酱草清热解毒,抗菌谱较广,又兼有抗病毒作用,尤其对肝炎病毒有较强的杀灭作用,并能促进肝细胞再生,防止肝细胞变性。银花公英清热解毒,对多种细菌、病毒有较强的杀灭作用。茵陈、川楝子清热利湿,疏肝利胆,对多种病毒、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
为肝胆疾患所常用。
以上诸药相伍。即可以通过清热解毒杀灭疖菌等作用以祛邪,又可通过疏肝健脾而调动机体抗病力以扶正,此即寒热并用,攻补兼施,实乃治疗慢性迁延型肝炎的理想方剂。
[加减] 若两胁胀痛甚者,加青皮、佛手、川朴;若纳差腹胀者,可加焦三仙、鸡内金;若右胁肋痛甚者,可加玄胡、郁金、丹参;若肝脾肿大者,可加炙鳖甲、三棱、莪术;若转氨酶
升高者,可加五味子、黄芩、半枝莲;若体倦乏力者,可加太子参、黄芪等。
(按语] 本方是赵氏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经验方。临床根据病情,随证灵活加减,每获良效。
[典型病例] 简某,男,36岁。1991年3月24日就诊。自觉全身疲倦乏力,右胁肋隐隐作痛,初未介意。1990年9月初体检时发现转氨酶升高(84),表面抗原阳性(1:64),随后又作“两对半”,HBsAg阳性、抗HBe 15阳性,抗HBc阳性。曾服肝泰乐、肝必复、云芝肝泰、灭澳灵和复方树舌片等药半年,病情时轻时重。复诊见右胁肋隐隐作疼,脘腹胀满,纳差,体倦乏力,小便微黄,舌质淡红,苔薄黄,脉沉细稍数,遂以舒肝解毒汤加减。当归12克、白芍15克、柴胡l5克、茯苓15克、板蓝根20克、败酱草15克、菌陈30克、川榜子15克、银花15克、公英15克、五味子12克、焦三仙各12克、甘草6克、生姜、红枣为引。水煎服。每日1剂。
上方连服9剂,饮食略有增加,照上方加鸡内金10克,继续服用。4月12日三诊,又服药9剂,饮食明显增加,右胁肋疼痛减轻,继续照上方服用。 ,4月26日四诊,连续服药32剂,做肝功能检查:转氨酶正常(20u),HBsAg阴性(1:8),“两对半”仅有抗HBe阳性,余项皆为阴性。为巩固疗效,照首方去银花、公英、茵陈:川楝子,加党参12克、黄芪20克,继续服用近2个月,月手功检查均正常,“两对半”各项皆为阴性。随访半年,身体健康,复查“两对半”3次诸项皆为阴性。
附赵清理简介:1932年生于河南邓州。现任河南中医学院教授、主任医师,1985年创办张伸景国医大学并任校长。赵氏出身于五代中医世家,幼承庭训,弱冠随祖父、父亲侍诊,22岁悬壶乡里。先后在郑州、北京深造,深得任应秋、秦伯未、陈慎吾几位师长之传。理论有见地,临床有经验,治病求本,尤重胃气。
通讯地址:河南中医学院邮码45000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