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它重要,是因为其曾在《黄帝内经》中明确记载,又在古代曾作为中医十三科之一。
《移精变气论》载:黄帝问曰:“余闻古之治病,惟其移精变气,可祝由而已。今世治病,毒药治其内,针石治其外,或愈或不愈,何也?“
岐伯对曰:“往古人居禽兽之间,动作以避寒,阴居以避暑,内无眷慕之累,外无伸宦之形,此恬憺之世,邪不能深入也。故毒药不能治其内,针石不能治其外,故可移精祝由而已。当今之世不然,忧患缘其内,苦形伤其外,又失四时之从,逆寒暑之宜,贼风数至,虚邪朝夕,内至五脏骨髓,外伤空窍肌肤,所以小病必甚,大病必死,故祝由不能已也。
《灵枢·贼风》:“黄帝曰……猝然而病者,其故何也?惟有因鬼神之事乎?……其祝而已者,其故何也?”岐伯曰:“先巫者,因知百病之胜,先知其病之所从生者,可祝而已也。”
说它神秘,是因为据说已经失传,于是很多人将祝由和巫术、咒语、神符联系在一起。
那么本节我们主要讲三个问题:第一问题,什么是“祝由”?第二个问题,什么叫“移精变气”?第三个问题,如何使用祝由术?
第一个问题 什么是祝由?
《说文解字》载:“祭主赞词者。”《周礼 春官》载:“大祝掌六视之辞。”
我们来看古文字“祝”。古代的祭祀大致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分配大会。这个祝字,左边的“示”代表会议桌,右边的“兄”代表的实际上是祭司的帽子。
那么“祝”的本意,是在开会的时候在台上发表讲话的人,今天引申为说、讲话,如“祝贺”“祝信”“祝福”等。
搞清楚了“祝”的内涵,我们再来看“由”。《韵会》载:"由,从也。“《尔雅》载:“由,自也。”什么意思呢?
我们来看心脏解剖图:
左心房、右心房、左心室、右心室组在一起,就是“由”字的形象。
肺静脉和上腔静脉组在一起,就是“从”字的形象。
主动脉看上去,就是“自”字的形象
由、从、自是心脏不同部位、不同角度的象形,因此字义相同,都代表了心脏。
综合以上,那么“祝由”的字面意思,翻译成今天的白话文就是“说心”。
第二个问题 什么是“移精变气”?
有人故弄玄虚,把“移精变气”说的神乎其神,摸不到边,这是对古人的用语习惯不了解的缘故。
移,这好理解,就是转移、动意思。
变,也好理解,就是改变、化的意思。
气,本号前面文章有讲,本意象形手腕处的静脉,引申为血液一类的物质。
我们重点来说“精”。精字左边的“米”代表分类属于米类,右边“青”代表形状。
本号前面文章指出,“青”的本意,即是象形蓝靛果。(详见《也许,你的祖上就是八旗子弟!清朝和八旗真相大揭秘》)
那么“精”,指的是谷物消化后产生的外形像蓝靛果一样的物质,即我们今天所讲的营养成分。
实际上,精、气本质上是一样的,不同只是赤化与否而已。赤化了的叫做血,没赤化的叫做精。
那么“移精变气”,字面意思就是“让营养成分和血液移动、变化”。
什么意思呢?
我们平时心理不舒服的时候,用词语有哪些呢?
塞、堵、闷、难过,其实都是不开心的另一种表达。
心里塞的堵的是什么呢?要么是精,要么是气。
那怎样才能让心堵住的地方打开呢?让精的位置移动,让成团的气血化开,即为“移精变气”。
因此,“移精变气”有另一个同义词,叫做“打开心结”。
第三个问题 如何使用祝由术?
在如何使用祝由术上,《黄帝内经》给出了一个大致的方法:“闭户塞牖,系之病者,数问其情,以从其意,得神者昌,失神者亡。”
在密闭的安全空间里,想办法取得患者的信任,反复询问他的情况,这才能知道如何顺从他的意愿。他如果能接受引导,那么就能成功;他如果不接受引导,那么就失败了。
为什么要这样做呢?
《黄帝内经》在阐述古人和后人的不同之时,常用的字有两个:道、德。
比如:
《素问 上古天真论》载:“中古之时,有至人者,淳德全道,和于阴阳,调于四时,去世离俗,积精全神,游行天地之间,视听八达之外,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。亦归于真人。”
《素问 汤液醪醴论》载:帝曰:“上古圣人作汤液醪醴,为而不用何也?”岐伯曰:“自古圣人之作汤液醪醴者,以为备耳!夫上古作汤液,故为而弗服也。中古之世,道德稍衰,邪气时至,服之万全。”帝曰:“今之世不必已何也?”岐伯曰:“当今之世,必齐毒药攻其中,镵石针艾治其外也。”
《灵枢 本神》载:黄帝问于岐伯曰:“凡刺之法,先必本于神。血、脉、营、气、精神,此五藏之所藏也。至其淫泆离藏则精失、魂魄飞扬、志意恍乱、智虑去身者,何因而然乎?天之罪与?人之过乎?何谓德、气、生、精、神、魂、魄、心、意、志、思、智、虑?请问其故。”岐伯答曰:“天之在我者德也,地之在我者气也。德流气薄而生者也。故生之来谓之精;两精相搏谓之神;随神往来者谓之魂;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;所以任物者谓之心;心有所忆谓之意;意之所存谓之志;因志而存变谓之思;因思而远慕谓之虑;因虑而处物谓之智。”
为什么“道德既衰”后,邪气就会容易进入人体呢?这里的“道德既衰”,是说人们品质败坏吗?
非也。
本号前面多篇文章指出,德,本意指路标,引申为目标;道,本意指道路,引申为规则。(详见《问世间“德”为何物》《古代哲学首谜:什么是“道”》)
人的道德,即是人的人生目标和行为规则。
《黄帝内经 素问》开篇《上古天真论》很好的阐述了人的目标和行为规则对健康的影响:
乃问于天师曰:“余闻上古之人,春秋皆度百岁,而动作不衰;今时之人,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。时世异耶?人将失之耶?”岐伯对曰:”上古之人,其知道者,法于阴阳,和于术数,食饮有节,起居有常,不妄作劳,故能形与神俱,而尽终其天年,度百岁乃去。今时之人不然也,以酒为浆,以妄为常,醉以入房,以欲竭其精,以耗散其真,不知持满,不时御神,务快其心,逆于生乐,起居无节,故半百而衰也。”
人们将不正常的追求作为人生目标,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作为行为规则,所以精坏神去,容易衰老。
同理,我们平时心理上出现问题,大致也是由两种原因导致的,即不合理的目标和不合理的规则。
前几天新闻报导,开学一个月后,很多地方的儿童精神科爆满
孩子们为什么会出现心理问题上不了学呢?
归根到底,是他们的学习目标和评价规则出了问题。在学习目标上,制定目标的主体是学校和家长,而不是孩子;而要达到目标,就必须超出孩子身体承受极限的去超前学习和刷题。在评价规则上,用对付敌人的方法来对孩子进行考核(毛伟人语录),突击考试,专考偏的难的没学过的,让孩子产生不胜任感和价值上的自我矮化。时间一长,这心里能不堵得慌吗?
对于成人来讲,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也可以概括为目标和规则出了问题:没有人生目标、目标不切实际、盲目攀比将他人目标作为自己的目标;人际关系处理上没有界限,没有原则,导致被人持续消耗,由此带来精神内耗直到崩溃。
“天之在我者德也”,每个人的天命,就是他此生的人生目标。一个人如果能遵从内心,那么他就是在顺应天命;如果他背离了自己的内心,他也就是背离了自己的天命,那么他在这个世界上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。
每个心理出现问题的人,本质上都是在怀疑自己存在的意义。
“数问其情,以从其意”,每个人的人生目标只能让他自己来决定,因为他的内心的得失只有他自己知道;每个人处理人际关系的规则只能让他自己来决定,因为这样的规则之下他内心才能感到舒服。
总结一下就是:
祝由即说心,说心的关键在顺其心意,如此对方才能接受引导,敞开心扉,打开心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