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“中医诊疗法(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)”代表性传承人,上海传承导引医学研究所所长。六十五岁。
自小好武的严蔚冰没想到,最后会与中医结缘。
6月20日,第二届中国—中东欧国家卫生部长论坛中医体验馆内。严蔚冰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“中医诊疗法(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)”代表性传承人,带领一家三代人表演易筋经,引发与会领导、外宾的浓厚兴趣,成为一大亮点。这让严蔚冰感慨,“结缘中医,更让我感受到肩负的使命”。
这个使命,就是传承易筋经、传播易筋经。
严蔚冰排行老六,自小体弱,好在喜欢打拳、练功,身体慢慢好起来。父亲去世后,跟着大哥(所在工厂搬迁)从上海去了湖北黄石,进厂当工人时未满16岁。
入厂遇到第一位师父唐金元,学站桩等基本功以及十路弹腿、武松脱拷拳等,学得认真,练得艰苦,功夫上身,从此有了厚实底子。
机缘又至。1976年,唐师父介绍师弟朱鑫祥来黄石教拳,严蔚冰与朱同睡一室,还成了助教。朱是沪上名武术家,通中医,同处虽只有半年,严蔚冰却受益匪浅,尤其内功精进,对中医有了了解。正是随朱鑫祥,严蔚冰学会了易筋经,习练中觉出易筋经在诸功法中之突出强身功效。
上世纪80年代,老严因功夫渐有名气,曾从事气功教学,涉猎各类武术、功法。期间对中医兴趣日浓,参加光明中医函授大学读了2年半,试着将易筋经之习练实践与中医结合,心得越来越多。上世纪90年代,一番走南闯北后,重返上海,也选定易筋经为今后的人生方向,有了将其传承下去并传播开来的宏愿。
传承和传播均须先整理一个好的文本,老严收集了各种易筋经版本,包括他所传承一脉的谢映斋版本。最终选定完整保存古本原貌,以养生保健为主的古代官方刊印刻本“本衙藏版”易筋经,结合长年传承习练心得,加以整理、诠释,不仅使古老的导引经典通俗化,还以中医理论阐述每一势的动作要点、强身功用,便于普及。
2009年,严蔚冰成为上海市非遗“古本易筋经十二势”代表性传承人,《达摩易筋经》一书在内地、香港、台湾出版。从此,老严为推广易筋经,成了沪上大忙人,到学校、进机关、下社区……2014年,由上海传承导引医学研究所申报的中医诊疗法(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)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,老严奔走的脚步再从上海扩至全国各地。
曾将易筋经用于多种慢性病患者,如腰颈椎病、肝病、失眠、抑郁症、帕金森病等,均有显效,更强化了老严推广易筋经的决心。
60多岁,许多人退休享福。但严蔚冰心存推广易筋经之念,反而越来越忙,只要有时间,几乎逢邀必赴,不计报酬,拉起事先备好的行李箱就走。几乎每月都有大半月在外忙,培训、讲座一场连一场。老伴担心他的身体,老严也承认很辛苦,但“心里开心”,还开老伴玩笑,“我这把年纪还能动,也是你的福气啊”。
看严蔚冰习练易筋经是一种享受,松紧转换,呼吸绵长,神气内敛,一种浑元的气场扑面而来。每势重复七次,一套打完约35分钟,松静安舒,气定神闲。每日5点起习练易筋经,常年不辍,早已“身体通透,气血充足”,这些年奔波虽苦,但“拜易筋经所赐,身体没问题”。
信奉“勤奋”。“坚持练功发奋一点,做事发奋一点”,再怀一颗慈悲心,老师乐意教他,别人乐意帮他,他也练出一身功夫,也成就了今天的成绩。
易筋经十二势动作对应人体十二条经脉,以最小化的活动空间、最简化的形体动作,收获最大化的强身功效。“太极拳有点难,八段锦有点简,易筋经易于学、便于练、效果显,正合适”,每看到如今的孩子们学习过苦、压力山大、形体畸形,老严就很忧心,愈觉推广责任之重。
最大的愿望?“把易筋经推广至中小学,在筋骨发育期,练此可更强壮,坚持可健康一生”,至于将来,老严的念力坚定远大,“中医必会走向世界,易筋经作为中医导引经典,可为人类健康造福”。
既是传承者,也是传播者,故谓易筋经传者。严蔚冰,老骥伏枥,拉起他的行李箱,又要准备上路了。(王淑军)